中国控烟之路:任重道远,亟需国家立法
元描述: 中国吸烟率居高不下,控烟立法进展缓慢,烟草相关疾病负担沉重,国家控烟立法刻不容缓,推进“无烟中国”建设。
引言: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卷烟生产和消费国,近年来,虽然全球卷烟销量大幅下降,但中国卷烟销量却逆势增长,并占全球销量近一半。与此同时,中国吸烟率下降缓慢,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烟草相关疾病负担沉重,严重威胁国民健康。国家层面的控烟立法缺失,地方性法规也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控烟工作举步维艰。本文将深入分析中国控烟现状,探讨国家控烟立法的必要性,并展望未来控烟工作方向。
中国控烟现状:严峻形势,警钟长鸣
## 中国吸烟率下降缓慢,控烟形势严峻
中国吸烟率下降缓慢,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根据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2023年中国控烟观察——民间视角》,近年来,全球成人吸烟率在高收入国家下降了24%,在中低收入国家下降了28%,而中国成人吸烟率仅下降了14.2%。这表明,中国吸烟率下降速度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控烟工作面临巨大挑战。
## 烟草销量持续增长,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烟草消费国
在中国,烟草销量持续增长,2023年卷烟销量达到24427亿支,比2003年增长了38.80%。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球卷烟销量在2003年至2023年间下降了5.48%。如果将中国剔除,全球卷烟销量下降了26.44%。这表明,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烟草消费国,对全球烟草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 烟草税收依赖严重,财政利益与国民健康博弈
烟草税收是我国重要的财政来源,一度占国家财政收入的11%。虽然近年来烟草税收占国家财政收入比例有所下降,但仍高于7%,表明国家对烟草税收的依赖程度依然很高。
## 烟草相关疾病负担沉重,经济损失远超烟草税收
烟草使用带来的直接及间接经济损失不容小觑。据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万泉研究显示,2018年我国烟草相关疾病的经济负担总量为15214亿元,相当于同期GDP的1.7%,而同年烟草税收11556亿元,经济损失超过当年烟草税收。
## 烟草流行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中国居民近90%的死因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而烟草流行是这些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根据《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我国吸烟人数超3亿,每年超过100万人死于烟草相关疾病。
## 中国控烟立法缺失,地方性法规存在诸多问题
当前,我国尚无全国性的控烟法律法规,控烟法条散见于《未成年人保护法》《广告法》《慈善法》《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等法律中。2014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起草了《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送审稿)》,但至今仍未正式出台。
地方性控烟法规也存在诸多问题。2008到2021年间,全国一共有32个城市出台了专门的控烟相关法规,其中12个城市的控烟法规达到全面无烟。2021年后,各地方的控烟法规多以文明行为条例或爱国卫生条例中部分条款出现,出台的专门控烟法规都不是全面无烟的。
## 国家控烟立法刻不容缓,推进“无烟中国”建设
中国控烟工作面临严峻形势,亟需国家层面的控烟立法。地方立法行政成本高,效率低,且执法存在诸多问题,难以有效推动控烟工作。
## 国家控烟立法: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 国家控烟立法是保护国民健康的必然要求
烟草使用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是导致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国家控烟立法是保护国民健康,预防和控制烟草相关疾病的必然要求。
## 国家控烟立法是履行国际公约的责任
中国是《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缔约方,有义务履行公约义务,制定并实施有效的控烟措施。国家控烟立法是履行国际公约,维护国家信誉的必要举措。
## 国家控烟立法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烟草相关疾病给国家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削弱国家经济实力,阻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家控烟立法有利于减少烟草相关疾病负担,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 国家控烟立法应借鉴国际经验,制定科学有效的政策措施
国家控烟立法应借鉴国际经验,制定科学有效的政策措施,包括:
- 全面禁止室内公共场所吸烟,包括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餐饮场所等
- 提高烟草税收,降低烟草消费可负担性
- 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
- 加强烟草包装警示
- 加大控烟宣传力度,提高公众控烟意识
- 建立完善的控烟执法体系,确保控烟法律有效实施
## 控烟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构建“无烟中国”
控烟工作需要政府、社会、公众共同参与,才能取得最终胜利。
- 政府要加强领导,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控烟政策
- 社会各界要积极参与控烟宣传,营造良好的控烟氛围
- 公众要提高控烟意识,自觉戒烟,拒绝二手烟
## 常见问题解答
Q1:为什么中国吸烟率下降缓慢?
A1:中国吸烟率下降缓慢的原因有很多,包括:
- 烟草行业的影响力巨大,对控烟政策实施阻力很大
- 公众对烟草危害的认识不足,戒烟意识不强
- 控烟执法力度不足,执法效果不佳
- 缺乏有效的控烟宣传,公众参与度不高
Q2:国家控烟立法对中国有什么意义?
A2:国家控烟立法对中国意义重大,可以:
- 有效减少烟草使用,降低吸烟率
- 预防和控制烟草相关疾病,改善国民健康
- 降低烟草相关疾病负担,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 履行国际公约义务,维护国家信誉
Q3:如何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控烟工作?
A3:更好推动中国控烟工作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 加强国家层面的控烟立法,建立完善的控烟法律体系
- 加大控烟宣传力度,提高公众控烟意识
- 加强控烟执法,确保控烟法律有效实施
- 建立健全控烟工作机制,形成政府、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控烟格局
Q4:中国控烟工作面临哪些挑战?
A4:中国控烟工作面临的挑战主要有:
- 烟草行业的影响力仍然很大,对控烟政策实施阻力依然存在
- 公众对烟草危害的认识不足,戒烟意识不强
- 控烟执法力度不足,执法效果不佳
- 缺乏有效的控烟宣传,公众参与度不高
Q5:未来中国控烟工作的方向是什么?
A5:未来中国控烟工作的方向是:
- 尽快制定并实施国家层面的控烟法律法规
- 加强控烟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控烟意识
- 加大控烟执法力度,确保控烟法律有效实施
- 建立健全控烟工作机制,形成政府、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控烟格局
Q6:普通人如何参与控烟工作?
A6:普通人可以从以下方面参与控烟工作:
- 自觉戒烟,拒绝二手烟
- 积极向周围人宣传烟草危害,劝阻吸烟
- 支持控烟政策,参与控烟活动
- 监督控烟执法,举报违规吸烟行为
## 结论
中国控烟工作任重道远,国家控烟立法刻不容缓。唯有尽快制定并实施有效的控烟法律法规,加强控烟宣传教育,加大控烟执法力度,才能有效降低吸烟率,预防和控制烟草相关疾病,最终实现“无烟中国”的目标。
## 关键词: 中国控烟,控烟立法,吸烟率,烟草危害,公共场所控烟,二手烟,无烟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