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亿元竟能随意划转?竟然还是两次!
12月23日,威创股份披露,西岭能源的实控人刘钧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将上市公司账上13.3亿元划走,短暂归还后又再度划走,公告时仍未归还。
离谱的是,西岭能源仅仅有意受让公司股权,不仅不是公司大股东,甚至和公司没有法律意义上的关系。

在监管严查大股东占资的环境下,威创股份发生如此离谱的事件让人匪夷所思。
更令人担心的是,公司部分业务负责人开始集体辞职。
12月26日,威创股份披露,公司董秘、独董、财务负责人等纷纷递交辞呈,集体欲与公司撇清关系。
威创股份到底发生了什么?
记者调查发现,威创股份现在爆出的问题,早在多年前已有预兆。
通过精巧设计的“无实控人”结构,威创股份多年来一直“城头变幻大王旗”,几波人马几乎没有约束地“自由出入”。
可当“离场”都不受限制,谁会在意上市公司利益呢?
乱!“陌生人”转走13.3亿元
不到一周时间,威创股份已经陷入乱局。
12月23日,公司宣布,拟收购方西岭能源实际控制人刘钧于9月28日至10月27日期间,通过共管银行账户将公司13.3亿元资金划拨到其控制的银行账户,于10月31日全额归还公司,但自11月1日起又分次分批划出公司,截至公告披露日资金尚未归还公司。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应有完备的财务制度和流程,即便是转给关联方这种敏感行为,也需经过层层审批,甚至需要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可西岭能源在没有完成收购的情况下,其实控人竟能两批多次从上市公司划走巨额资金,威创股份的内控问题让人震惊。
从实际意义上来说,由于收购尚处于框架协议阶段,刘钧其实与上市公司毫无关系,是一位“陌生人”。
逃!董秘、独董、财总集体辞职
更令人惊讶的是,即便发生了上述问题,公司也没有第一时间对外披露,首次披露时间已经被款项划转晚了3个月。
这还没完,公司董秘张书晗在11月3日就提交了辞职报告,可公司在一个多月后才对外披露。

当日,威创股份收到通知,控股股东中数威科有限合伙人的控股股东江苏阳光集团实控人陆克平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

12月25日,威创股份又发布公告,除了前面提到的董秘、独董张文栋,公司财务负责人、另外两位独董也都辞职了。

“董秘、财务负责人、独董都是公司合规中非常重要的角色,要承担责任的,他们集体辞职,说明可能有些事情兜不住了。”有上市公司董秘告诉记者。
市场或许已经预感到潜在风险。
12月25日、26日,威创股份连续两天无量一字跌停。
悔!“病根”早已埋下
2022年还能盈利,威创股份为何迅速爆出重大问题?
记者调查发现,早在多年前,威创股份已经因为一起离奇的股权交易而为如今问题埋下隐忧。
也正是那时迈向“无主”的跨步,导致威创股份彻底跌入乱局。
时间拨回到2020年3月,威创股份披露实控人变化的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中数威科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可其并无实际控制人。
彼时,这一表述与两个月前的“控股股东为国信新创,系国家信息中心下属的全资子公司”明显不符。
进一步剖析,中数威科采取了常见的有限合伙企业结构,却适用一份有违常理的《合伙协议》,“强行”自认为是无实际控制人,将参与各方置于“进退自如”的状态。
例如,中数威科是专门为了收购威创股份相关股权而设立的有限合伙企业,普通合伙人是国信中数,有限合伙人是蒙萨斯台州。
一般而言,普通合伙人做决策,承担无限责任,被认定为控制方;有限合伙人仅提供有限责任,往往不参与经营。
可双方设置了一份《合伙协议》,约定涉及威创股份的事情均需双方同时同意。
这相当于在有限合伙企业、普通合伙人权责明显不对等的情况下,用《合伙协议》“拉平”,从而认定为无实际控制人。
2020年8月,上述交易完成,威创股份正式进入“无主”时代。
“潘多拉魔盒”就此打开。
犟!始终自认“无主”
根据规则,一旦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其所持股份存在36个月限售期,而威创股份却通过“无主”和多层股权设计,规避了这一限制。
在拿到威创股份大股东之位仅4个月后,中数威科就“换人”了。
2020年12月30日,威创股份公告称,中数威科的有限合伙人台州蒙萨斯的股东由上海蒙萨斯已变更为江苏阳光集团。
资本大佬陆克平控制下的“阳光系”登堂入室。
对此,公司表示,控股股东仍为中数威科,公司仍无实际控制人。

这显然与事实相悖,根据其此前公告,台州蒙萨斯虽然是有限合伙人,但是能够对中数威科施加重大影响的,而且还有一票否决权。
可在上述公告中,威创股份却强调台州蒙萨斯的LP(有限合伙人)身份,强调不影响决策机制,闭口不谈对实际后果的影响。
从事后结果来看,江苏阳光集团的身份并非常规意义的LP,其很快能够对威创股份施加影响。
2021年1月,威创股份更换了董事长和董秘,二人均在江苏资本圈辗转多年。
不久,公司多名高管离职。深交所向公司下发了关注函,要求公司解释原因。威创股份将这些归因于这些高管因为个人原因要离职。
此后,威创股份进入了高管频繁更迭的时期,公司更是因为多种问题,频繁被监管问询。
惨!小股东吞下苦果
即便如此,威创股份依然自认为“无主”。
2023年3月,中数威科的普通合伙人也发生了变更,从国信中数变更为新国联创投,后者背靠当地国资。

对此,威创股份表示,公司控股股东仍为中数威科,公司仍无实际控制人。
敢问,大股东中数威科两个合伙人都换了,原本权责不对等的《合伙协议》能否延续有待探究,上市公司为何依然自认“无主”身份?
有投行人士告诉记者,按照规则,“无主”公司中的“隐形掌舵人”,其实处于一种超脱地位,既能够对公司施加影响,又不受实控人身份的种种约束。
“中数威科还设计了多层股权机构,上层的出资方想走就走,甚至不用对外披露价格。”该投行人士说。
对“资本玩家”有利,那对谁不利?
过去几年,威创股份一直处于风雨飘摇中。
2019年亏损12.31亿元,2020年盈利0.36亿元,2021年再度亏损3.96亿元,2022年又盈利0.42亿元。

如果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威创股份已经连续4年亏损。
更令人唏嘘的是,每一次股权变动,都让不少“小散”心存幻想,可最终,威创股份爆出了13亿元“不翼而飞”的大雷。
